【產後調理】中醫建議產後坐月休養至少42天 宜分3階段進補助子宮修復
發布時間: 2021/10/26 12:33
最後更新: 2021/10/26 12:38
坊間流傳「坐月坐得好,一世無煩惱」。只做好一件事便能一輩子無煩憂固然有點誇張,但也可從中印證坐月對於產後媽媽而言,足以影響一生。註冊中醫師梁慧儀教各位產後媽媽坐月禁忌和注意事項。
常言坐月,但是否真如字面意思,指孕後需要休養一個月?
剖腹生產宜坐月60天
中醫師梁慧儀說:「現代很多人都會以為坐月是指一個月,所以大部分人請陪月都是一個月,在那個月內好好調理,但其實以傳統來說,坐月是需要100天。但當然在現代社會,足足休息100天並不容易,大部分人也難以實行,所以會建議媽媽們若情況許可,盡量坐月休養42天。」這42天的日子是根據產後婦女的康復所需而定,因子宮及子宮內膜需要約6個星期的時間去修復。
因個人選擇或胎盤的情況不同,生產方法亦有分自然分娩或剖腹生產。事實上兩者的坐月不只除時間上有差異,其他方面亦有不同。「自然分娩的話建議坐月1個月至42天,開刀的話最好個半月至兩個月。另外兩者的進補時間亦不同,自然分娩的話,當起初幾天的惡露過後,約一個星期,便可以開始進補;而開刀媽媽就需要多一點的時間排清惡露,產後約2至3個星期後才可進補。」
薑醋是不少產後媽媽必吃的補身食物,梁醫師指:「食薑醋的時間也有不同,自然產的媽媽在12天後,血性惡露排盡後就可以食;而開刀媽媽就需要20天後,即約3個星期後才可食。」
分3階段調理及進補
大部分人的心目中,坐月就是要盡量進補,彌補生產所消耗的體力和精氣,故飲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。「坐月期間的飲食並不是愈清淡愈好,又或愈補愈好,而是需要按照不同時期、階段去調理。如首個是去瘀、排惡露的階段,最重要是養血去瘀、溫經止痛,這時可以飲一款常見的生化湯。自然產的話,3天後即出院回家後便可以開始飲;而開刀的話就要一個星期後飲。這個首階段約為一個星期左右。」
「第二個便是健脾胃的階段,因為生小朋友會令媽媽用盡元氣,脾胃因而變得虛弱,而調理好脾胃亦有助媽媽改善消化,以及加強營養的吸收。這個階段可以飲用六君子湯,約一個星期左右。然後去到第三個階段,就可以開始進補,主要以氣血、腎為主。」梁醫師指這個階段便可以進食十全大補湯等比較強的進補湯水,甚至鹿茸、人參等藥材,這個階段由開始至坐月完結為止。
坐月有不少禁忌,其中最多人認識的必是不能洗頭、洗澡。「為何中醫會說坐月不要洗頭呢?是因為濕頭髮會令媽媽感染風邪的機會大增,進而引起關節痛問題,如膝蓋位置、手指關節等,所以中醫會建議產婦忍得幾耐就忍幾耐,盡量不洗頭。因為洗頭後需要時間吹乾,再快也要10多分鐘,那10分鐘就已經容易令風邪入侵,不似洗完澡後抹乾身只需幾下。」但夏天不洗澡的話亦會引起衞生問題,所以中醫亦不會強硬地說坐月不能洗澡。反之會建議產後媽媽以薑皮煮水,煮滾後放涼至攝氏38-42度左右,便可以用來抹身或直接洗澡。
為何產後要飲炒米茶?
另一最多人討論的便是坐月期間不應飲清水,梁醫師亦直指:「其實並非不可以飲清水,是可以的,只是坐月期間需要飲大量的炒米茶。因為炒米茶有助腸胃吸收、新陳代謝、排清惡露,以及對媽媽製奶亦有幫助。而既然需要飲炒米茶,且有助產後修復,便會建議盡量以炒米茶代替清水。」
飲食、清潔習慣以外,休息亦是坐月期間最重要的一環,不少媽媽更會乾脆長期臥床休養。但梁醫師指產後媽媽常出現腰痛的問題,若完全不郁動身體,反令情況加劇。「適量、輕微的運動,盡量以不出汗為原則,有助產後媽媽改善肌肉痛、關節痛等的問題,而且對於子宮修復也有幫助。」
她亦建議可在產後每天都做一些拉筋動作,以疏通經絡,緩減肌肉疼痛。「但要注意不可做劇烈運動,因為產後兩個月內,子宮仍未完全修復,劇烈運動有機會令子宮出血或造成傷害。最安全是在產後約兩個月,才適宜進行較強的運動如跑步、做Gym等。」
記者:王嵐